庞财网为您带来《先考注会还是先考中级》,本文围绕先考注会还是先考中级展开分析,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。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们!
2023年的CPA成绩终于出了,在这,先恭喜考过的同学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,没有考过的同学也千万不要气馁,收拾好心情,来年再战!
出成绩后,很多人紧绷的弦一下子放松了,休息一番后,可能并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能够做什么。建议大家趁热打铁,把CPA相关证书也考了,有了CPA的基础,学习起来省时省事。
CPA,中级,税务师,资产评估师,号称财会界的四大高含金量证书。很多人了解过CPA的备考内容和重要性,却不知道其他三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同样有作用,更不知道四个证书的备考内容有高度重合。
如果规划得好,花一个证书的时间,收割四大证书根本不是梦!
今天来给大家讲讲,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职称这两个息息相关的财经类证书。同时拿下这两个证书,是不少学员学习目标,备考CPA的同学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,可以节省备考时间和经历,多拿一个证。
下面我就详细讲讲有多简单。
一、中级会计职称的证书含金量很高
正所谓技多不压身,多一个证书,多一个出路,更何况它还是一份财会类岗位晋升的必备证书。
如果你有心,就会发现各大公司招聘财务主管、财务经理等中高端职位,一定会要求具有会计师证书。会计师,就是通过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之后获取的证书。
二、注会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重合度很高。
其实考证之间有很多互通的地方,而且中级会计的三科和注会的《会计》、《财务成本管理》、《经济法》三科有很高的重合度。
1、《会计》与中级会计的《中级会计实务》重合度超过90%;
2、《财务成本管理》与中级会计的《财务管理》重合度有80%;
3、两科的《经济法》重合度在60%左右。
这两年中级考纲变动调整,与CPA的内容重叠度更高了,更加适合一起备考,有了其中一科的知识基础,另一个学起来会更快更简单一些。
三、考试时间相近,知识还在持续保温状态
以2023年为例:
注会的考试时间为:8月25日-8月27日
中级的考试时间为:9月9日-9月11日
中级在9月上旬考试,CPA是8月底考试,考试时间相近,知识在脑海中是持续保温的状态。备考可以借力打力,考完CPA能够更好的应对中级考试。
四、缩短拿证时间,拿证效率高
中级需要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得证书
注会需要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全部科目合格成绩,拿到合格证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
如果按照分开考的速度,拿下两个证书的最少也需要5年时间,如果选择同时备考,这个时间很可能缩短至3年内,大大提高拿证效率。
虽然两个证考试内容重合度很高,但考试科目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,相同的科目考试内容区别还是不小的。
《中级会计实务》与《会计》相比,中级会计考试内容更少、范围更窄、考核要求更低。
《财务管理》与《财务成本管理》相比,涉及的内容范围几乎差不多,不过中级整体更浅,算是注会的缩略版。但中级没有涉及期权、企业价值评估、产品成本计算、短期经营决策、业绩评价等内容。
《经济法》这个科目,中级会计的民商法内容和CPA大体相当,包括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,合同法、公司法、证券法、票据法等。但中级没有税法相关制度和经济法相关制度的部分内容。
如果只凭借备考CPA的基础就直接参加中级考试,极有可能要碰个大跟头。所以,若决定了同时过中级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也需要认真备考,确保一次性通过三科从而顺利拿到证书。
一、合理规划时间
在学习CPA和中级都有的内容时,可以以CPA学习为主,把知识点学透。在学习中级同样的内容时,就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,只需将精力重点放在中级独有的内容上,再加以强化训练即可。
要合理规划好时间,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备考,在学习时间上就能更加充足。
二、不可忽略任何一门考试
有部分同学觉得CPA更难,认为学会了CPA就能轻松应对中级,从而放弃了中级的学习。在这里,不建议大家这样做,两个考试还是有差异的点,且考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,千万不能只抓一类考试!
三、根据自身基础做好科目搭配
对于已经有CPA学习经历和经验的同学来说,报考中级会计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备考方案,科目选择上也可以较多。
比如第一年报考中级会计三科,因为有CPA的相关知识储备,所以第一年报考这三门,注会考试的知识点不会遗忘掉,学习相对轻松。
如果觉得CPA备考、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,也可以报考2门,《中级会计实务》+《财务管理》、《财务管理》+《经济法》或者《中级会计实务》+《经济法》。
无论怎么搭配,《中级会计实务》建议大家首先报考。一是因为内容多,留到第二年备考压力太大,二是作为中级会计基础科目,《中级会计实务》的学习能为《财务管理》、《经济法》的学习奠定基础。
《先考注会还是先考中级》来自网络,本文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,仅作参考。